【專家觀點】加速製造業數位轉型?先解決「長尾問題」
「如何提升解決問題的速度和能力,將是製造業克服營運長尾問題的關鍵。」Synergies 執行長張宗堯博士分享了近幾年觀察到的企業現象,發現製造業在數位轉型的過程中,解決營運核心問題之餘,常忽略其附帶的許多小挑戰,也就是所謂的「長尾問題」。但能否持續有效地解決這些無數的小挑戰,將會成為企業能否真正成功數位轉型的關鍵!
「如何提升解決問題的速度和能力,將是製造業克服營運長尾問題的關鍵。」Synergies 執行長張宗堯博士分享了近幾年觀察到的企業現象,發現製造業在數位轉型的過程中,解決營運核心問題之餘,常忽略其附帶的許多小挑戰,也就是所謂的「長尾問題」。但能否持續有效地解決這些無數的小挑戰,將會成為企業能否真正成功數位轉型的關鍵!
雖然「工業4.0」和「智慧製造」已經是個目標清楚且耳熟能詳的願景-導入 AI 並做出超越人類的成果。但用在智慧製造的時候,卻總是覺得好像缺少了點什麼。市場上的供應商大部分做的都是「看得到的」數位轉型。譬如機器有沒有在加工、亮燈有無提示... 但真正重要的其實應該是那些「看不到的資料」!像是機台裡面的加工品質、效率、穩定性等等,那麼究竟數據分析又是如何為智慧製造加值的呢?
Synergies 被 Gartner 評選為2019年亞洲最具代表增強決策工業 AI 平台,以及 2019 年亞太區最酷金融科技應用創新供應商之一。每間企業成長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決策」,企業卻時常因缺乏數據佐證,而誤判局勢。對此,美商訊能集思執行長特助劉秧文指出,若想達到智慧工廠「更好服務、更低成本、更快反應」的目標,企業必需掌握提升即時性、資訊共享可視、生產最適化這三大核心能力!
黑手工廠能靠著AI數位工具轉型嗎?勤美業務副總曹嘉仁說:「就算是搬著石頭砸自己的腳,也要做,這股浪潮不可逆。」在疫情與貿易戰夾擊下,生產製造排成更難拿捏。一不小心,不良率和庫存都可能會拖垮公司。而兩岸最大鑄造廠—勤美,又是如何成功運用AI平台JarviX來避開風險地雷,並解開老師傅們的「心結」呢?
現今市場變化飛速,企業解決問題的時間也必須越短越好!訓能集思(Synergies)產品總監柳可芸表示:「今後企業應變力就等於企業競爭力。」過去以量制勝的大型市場已逐步轉變成多樣性的客製化市場,企業勢必也將面臨大量的決策難題。而 JarviX 智慧企業決策平台,運用自然語言、即問即答的技術,有效提升各產業決策的精準度!
「若能持續協助培育相關人才,對於數位轉型將是一大利處。」在數位轉型的浪潮之下,有充裕的相關人才可以接軌企業的先進思維與技術,掌握競爭優勢。訊能集思(Synergies)數位轉型總監許旭安指出,學校本身缺乏足夠的資源和現代化的工具,在技術革新的趨勢下面臨很多挑戰。產學合作雖是一種方式,但是學校更需要透過大量數據分析做體質上的改良,方能治本。
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趨緩,製造業供應鏈失衡的挑戰浮現,也使企業重新省思供應鏈管理的布局與解決方案。台灣製造業市場規模有限,在供應鏈全球化浪潮下,產業數位轉型刻不容緩。對此,訊能集思(Synergies)首席執行官張宗堯指出「數位轉型最後一哩路是要讓非專業背景的人員也能使用數據分析,不是只有少數的專家才能操作!」
Synergies 此次與逢甲大學產學合作,打造數位轉型中心,從校內橫跨各系所,透過實際 AI 應用案例分享,搭配 JarviX 分析平台使用,並提供技術輔導以及 AI 數據分析相關應用課程,期許培育各系所分析應用人才,協助台灣中部的產業智慧升級。
據專家觀察,製造業導入AI的成功率並不高,甚至不如其餘產業。原因在於其推動數位轉型的隱形成本偏高,亦即A場域的成果,很難直接複製到B場域,對此痛點,Synergies打造「標準化的AI平台」,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加強人機協作的效率,讓AI猶如企業的GPS導航系統一般,大幅加快數據分析,幫助用戶從紛雜的資訊理出規則,高效制定出最佳化商業決策。
對於非科技背景、不懂演算法的用戶而言,機器學習工具有很高的門檻。 而Synergies的最新產品JarviX是第一個實現用中文提問的AI決策系統,透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用戶只要對系統用中文提出問題,系統便會呈現經過處理數據得出的清楚結果。此外Synergies創辦人張宗堯博士亦強調:「Synergies的最新產品JarviX像是電影《鋼鐵人》裡的Jarvis,跟電腦講話,它幫你做研究,做分析,你可以快速得到比以往更好的決策依據,而不是AI取代你去做決策。」充分展現人機協作的精髓。
Synergies CEO 張宗堯博士接受鈦媒體專訪,分享自己在鴻海的工作經驗如何激起其創業動機,並介紹Synergies產品-JarviX智能決策平台如何在製造、零售、金融等三大領域協助企業實現增強分析、解決痛點並提升效益。
當AI成為時下最熱門議題,Synergies也推出產品JarviX,該產品同時也是全球首創中文版本的自然語言AI決策系統,以“AI+BI”(人工智慧+商業智能)為核心,使用DPAK 分析算法將大量數據即時導入同一平台,並透過平台化算法降低疊加成本,簡化數據分析流程,再結合領域專業知識及特定演算法,協助企業找到營運決策最佳途徑。
有豐富的產業知識、國際級的商業洞察和企業領導經驗的江懷海博士,加入Synergies董事會。江博士聯手Synergies的AI技術,將協助台灣企業擺脫傳統框架,實現資料搜集、數據分析、決策建議產出的全流程自動化,大幅提升決策效率並提升競爭優勢,打造運籌帷幄全世界的「決策總部」。
Synergies推動人工智能決策平台JARVIX ,能讓基礎數據分析人員以及有數據分析需求的業務人員完成數據分析,並利用機器學習為企業業務提供多樣化的數據決策方案,助力企業完成數位轉型。
反洗錢(AML)在處理的是黑漂白層層分流又匯集的問題,要能有效管理則必須對掌握資訊流的分析。Synergies透過AI驅動的數據決策,協助系統服務大廠-敦陽科技,針對各個不同維度數據進行即時分析,建立人工智能風險決策體系,協助其打造強大金融安全防護網,有效管理金融犯罪風險。
Synergies攜手台灣思科,加入其與桃園市政府及桃園航空城共同打造的台灣物聯網研發聚落,以全球領先的AI技術,協助政府推動亞洲矽谷計畫,推動企業智慧製造,並助其跟上工業4.0浪潮。
Synergies憑藉卓越的AI技術,成功榮獲全球公認最具權威的IT研究與顧問諮詢公司Gartner評選為2019年亞太地區最酷金融科技應用創新供應商。在全球平均每個領域只有4家企業上榜,此次Synergies的脫穎而出顯示Gartner對Synergies在金融科技領域應用創新AI技術的肯定與支持。
麻省理工學院(MIT)張宗堯博士日前接受Digitimes專訪,表示製造業轉型升級,核心是「提質、增效、降本、減存」。而透過大數據和AI兩項關鍵技術,則能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更快取得訊息,利用完整數據做分析決策,使企業能夠在少量多樣的需求下,提供更完善的產品與服務。
Synergies訊能集思創始人、麻省理工張宗堯博士牽頭髮起,立足於人工智能產業人才培養以及人才就業,將AI 與各行業領域深度融合,打造“ AI + x ”的模式,旨在為聯盟企業提供人才對接一對一專屬平臺、獨一無二的數字轉型方案以及專業定製化的人才培養計劃,專為百家聯盟企業打造千名AI專才,開展培訓服務。
“第二屆中國人工智能創新峰會”在蕭山機器人小鎮盛大召開。本次峰會議題從教育、科研、產業三方面展開論述,張建偉院士主要從圖靈測試在應用場景進行分析,傳達目前人工智能在生活場景中的發展應用,同時指出了人工智能在發展中凸顯了一些新功能,如在提質增效、去本減存方面發揮新功效。
張宗堯博士於鳳凰衛視專訪,他認為“未來手機可能只是物聯網的入口,電影般的高科技場景在 2030、2035就有可能出現,屆時人類可能不再需要手機,轉而需要各種零散場域可應用的穿戴式設備。”AI, 5G的問世讓智能場景遍地開花,可讓未來人們對穿戴式場景會有更高的需求,也形塑一個持續性的使用場景。
2019 年臺北國際電腦展( COMPUTEX 2019 )於5月 28日登場,為期5天的展覽將國內外眾多科技廠商齊聚一堂,展示最新科技產品,開拓全新商機,本文採訪了三家特色廠商,一揭COMPUTEX 2019序幕。
2019年臺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19)於5月28日登場,以AI & IoT、5G為主軸,包含AMD美商超微、Intel英特爾、NVIDIA輝達、Synergies訊能集思等前瞻技術的解決方案供應商皆會參展,展示新一代AI與通訊應用方案。
工業4.0浪潮來襲,AI正是這波浪潮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美商人工智慧新創Synergies日前分享工業4.0趨勢,Synergies產品總監柳可芸指出,「工業決策AI」將是下一波製造轉型關鍵,可讓企業決策快十倍。
一年一度的Computex展會,將在28日登場,美商人工智慧公司Synergies表示,2019年將會首度參展,預計展出多項領先業界的革新技術與方案,包含結合AI與IoT,為工廠智慧轉型打造的完整工業4.0方案、透過算法優化,讓企業降低庫存30%的智慧供應鏈方案。
經濟部工業局舉辦COMPUTEX趨勢研討會,其中Synergies指出工業決策AI系統,在設備維護、人員作業、品質檢測等不同智慧應用中可拉出新高度,為工廠管理建立新標準、更賦能企業在製造大數據中迅速找出洞見,實現決策快10倍的目標。
世界前百大人工智能技術領先者Synergies Intelligent Systems, Inc.(簡稱“訊能集思”),與中國教育的領導者國泰安集團,強強聯手簽署深度戰略合作協議。國泰安與訊能集思將發揮雙方的技術、人才、資源、品牌優勢,加快建立與完善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體系,為促進傳統產業的智能化升級發展貢獻力量。
2019 年臺北國際電腦展( COMPUTEX 2019 )於5月 28日登場,為期5天的展覽將國內外眾多科技廠商齊聚一堂,展示最新科技產品,開拓全新商機,本文採訪了三家特色廠商,一揭COMPUTEX 2019序幕。
2019年臺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19)於5月28日登場,以AI & IoT、5G為主軸,包含AMD美商超微、Intel英特爾、NVIDIA輝達、Synergies訊能集思等前瞻技術的解決方案供應商皆會參展,展示新一代AI與通訊應用方案。
工業4.0浪潮來襲,AI正是這波浪潮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美商人工智慧新創Synergies日前分享工業4.0趨勢,Synergies產品總監柳可芸指出,「工業決策AI」將是下一波製造轉型關鍵,可讓企業決策快十倍。
一年一度的Computex展會,將在28日登場,美商人工智慧公司Synergies表示,2019年將會首度參展,預計展出多項領先業界的革新技術與方案,包含結合AI與IoT,為工廠智慧轉型打造的完整工業4.0方案、透過算法優化,讓企業降低庫存30%的智慧供應鏈方案。
經濟部工業局舉辦COMPUTEX趨勢研討會,其中Synergies指出工業決策AI系統,在設備維護、人員作業、品質檢測等不同智慧應用中可拉出新高度,為工廠管理建立新標準、更賦能企業在製造大數據中迅速找出洞見,實現決策快10倍的目標。
近年來,隨著雲計算、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等新技術的發展,海量資料的產生與流轉成為常態。而對於大資料所帶來的直接效益。然而伴隨而來的資料安全問題卻層出不窮。因此如何保護個人隱私資料的安全,如何明晰資料的邊界已經成為一項巨大的挑戰。
近幾年在人工智慧成為顯學下,訊能集思集團執行長特助暨項目總監藍子翔認為,人工智慧是製造業推動數位轉型,邁向智慧工廠願景的重要核心。當生產流程結合AI之後,可達成精簡生產流程、優化人機協調、改善廠線空間設計,乃至於提升速度與良率,迅速達成生產平衡的目標。叡揚資訊創新服務處經理周吳丞也認為,人工智慧正大量被應用於不同場合之中,堪稱是企業全力翻轉未來製造力時,不容被忽視的創新科技。
36Kr記者在展會現場看到一家創業公司Synergies(訊能集思)的AI應用,非常獨特。管理人員可以通過自然語言方式快速獲得決策建議。例如在Synergies系統中輸入“過去3個月公司的庫存成本是多少,如何降低?”系統即可解構問題,調用相應的分析模型,以及企業ERP、MES、生產過程的人、機、料等等各種維度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實現自動化決策。
在漢諾威工業展上,美國科技企業訊能集思展現了其人工智能方案如何幫助解決傳統制造業工人、機器和物料環節中的問題。項目總監藍子翔說:“人工智能的使用能夠幫助工廠管理者極大提升決策效率,幫助傳統制造業實現轉型升級。”
「細緻的定製化才能‘炸’出更多的經濟需求,比如新零售等商業模式。但這背後需要一個極具彈性和智能的供應鏈做支撐。」Synergies項目總監藍子翔對福布斯中國表示,而這也讓他們看到,未來在製造業領域,人工智能與技術極具市場價值。
2019國際智能製造生態鏈峰會現場,訊能集思項目總監藍子翔博士分享如何透過 AI 技術顛覆現行企業決策流程,在不斷變動的發展環境中,實現更精準、更快速的決策。訊能集思採用源於麻省理工學院的前沿 AI 技術,打造了全球第一套中文化商業決策自動化系統,透過 AI 算法從海量的數據中挖掘問題核心,並結合企業內財務經管、供應鏈管理、工廠管理等不同領域知識,迅速產出可視化的決策建議,實現「讓企業決策快10倍」的目標。
由麻省理工(MIT)研發團訊能集思(Synergies)主辦的“2019 數字轉型戰——人工智能工業應用交流研討會”日前在杭州市拱墅區未來人才培訓基地舉行。現場聚集了50餘位專業經理人和企業高管,他們帶著AI應用開發的疑問、人工智慧前沿新知的渴求前來,進行了一場關於人工智能的“頭腦風暴”。
隨著人工智能成為工業4.0時代的熱門詞彙,工業生產的各個場景已儼然成為解決方案供應商的兵家必爭之地。然而,如何真正將人工智能技術真正落地至工廠管理,仍是一個艱鉅的挑戰。目前,Synergies Intelligent Systems (訊能集思) 這家人工智能方案提供者,已成功將前沿AI技術導入許多客戶的生產管理場景內,為客戶提升高達90%的決策效率。
2018年12月27日,北部軟件園和杭州集思育成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簽約,標誌著麻省理工學院(MIT)人工智能團隊正式落戶園區,雙方將共同打造全省領先的人工智能中高端人才培訓基地。
《經理人月刊》上週揭曉2018年臺灣百大最有價值MVP經理人,新創Synergies Intelligent Systems創辦人暨執行長張宗堯帶領團隊在兩年內達成營收年化成長500%的目標,並獲得富士康、信邦等龍頭客戶訂單,在工業決策自動化領域成為指標性企業,獲年度「臺灣MVP百大經理人」獎項。
Synergies Intelligent Systems CEO張宗堯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第五屆信息戰略論壇中,介紹了將前沿AI技術落地至供應鏈、製造業,實現企業決策自動化的最新實踐。張宗堯認為,AI在工業領域應用,未來兩年將是一個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的過程,兩到五年就會變成增強運算到強智能的過程。
行業知名品牌倫科思攜戰略夥伴Synergies Intelligent Systems 亮相 LEAP Expo,展出面向電子製造領域的智能製造整體解決方案、智能物料執行系統、SMT智能倉儲設備、SMD X-RAY智能點料設備、空中物流執行系統等備受市場青睞的代表產品。
倫科思將與戰略夥伴Synergies Intelligent Systems聯合參加本次慕尼黑華南電子生產設備展,雙方將結合前沿人工智能技術與自動化倉儲物流設備,共同呈現電子製造智能管理解決方案。
AI商機無限,不少人投入這項創新產業,今年35歲的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張宗堯就是成功的案例。特別的是,他先在美國華爾街創業,後來再選擇回到臺灣成立AI新創公司。他說:「我們用AI來做決策的自動化分析跟建議,希望有一天在工業界上面,能夠說做決策是有憑有據,而且是能夠像使用GPS一樣這樣簡單。」
大家都知道人工智慧了,也知道AI很重要?但是對一家企業來說,AI能對你公司帶來什麼樣的產值?提升多少效益?35歲,麻省理工學院(MIT)博士張宗堯,2016年創辦全球20大AI潛力公司Synergies Intelligent Systems(訊能集思),試著提出解答。
35歲的麻省理工學院(MIT)博士張宗堯,為什麼被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稱為「鴻海之子」?他有什麼獨門絕活,讓臺灣工業製造、金融、物流,透過AI升級創新?張宗堯將來臺參加《天下經濟論壇》(CWEF)夏季場,分享他的創業心法。
國內老牌系統整合大廠敦陽科2011年即領先同業投入洗錢防制(AML)系統,目前在國內銀行市佔率超過5成,因應日漸趨嚴的洗錢防制規範,為瞭解決銀行人力成本大增的問題,敦陽科也正式攜手AI新創公司Synergies,推出國內首套AI洗錢防制方案。
系統整合大廠敦陽(2480)宣佈將與美商數據分析公司Synergies進行戰略合作,推出人工智慧反洗錢解決方案。Synergies執行長張宗堯表示,該方案將能協助敦陽在臺灣、中國、東南亞等地的客戶跨入到下個監管科技的世代;敦陽董事長樑修宗則指出,與Synergie是長期合作,接下來還將陸續導入製造業領域,協助科技業客戶進行智慧轉型,預計將為敦陽營運增添強勁動能。
系統服務大廠敦陽科技和美國AI新創Synergies合作,發表國內首個將人工智慧(AI)結合反洗錢的解決方案,可望替業者省下60%的法遵人力、相當於年省2億元成本。
敦陽(2480)今天與AI新創公司美商Synergies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Synergies所開發的人工智慧(AI)解決方案,應用在敦陽的反洗錢系統,推出AI反洗錢解決方案,預計兩年內攻佔60億元的反洗錢市場,未來雙方的合作還將拓展到製造業領域。
Organizations strive to improve decision-making, optimize internal business processes, increas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drive revenue, and gain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over business rivals. Conventionally, this is accomplished using a variety of tools, applications, and methodologies to collect and analyze data regarding business performance. Such projects consume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time and require a large team of data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Helping enterprises find the best pathways to make smarter business decisions, Synergies Intelligent Systems helps reduce the time and resources necessary to improve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nd generate reliable forecasts for enterprises.
企業的價值很大程度上都在於管理者的智慧、經驗與積累,而這些隨著人的生老病死,在過去很難傳承。Synergies Intelligent Systems 希望通過強AI技術,用較少的數據和獨有的分析推理能力來解決這個問題。Synergies 強AI的前景是代替企業內涉及分析、管理的種種層面,包括企業的倉庫管理、產品定價、營銷策略、公司戰略方向、供應商選擇等等,未來可能全面代替分析師、讓管理變得更科學,“這基本等於讓一個只有三個月經驗的管理者憑空多出10年的管理經驗,做出非常優秀的決策。”創辦人張宗堯解釋道。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商業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也迎來新的變革,為企業提供運營決策的最優解,正在成為新的趨勢。我們近期接觸的 Synergies Intelligent Systems 公司就是將人工智能應用到商業決策領域的新創公司,目前已經開發了名為 Business GPS 的商業策略導航系統,支持自然語言提問,可以為企業提供運營決策的建議,並已與富士康、夏普等達成了合作。
郭臺銘宣佈,鴻海要成立工業互聯網AI應用實驗室。未來五年,將在臺灣投資100億臺幣,展開研究、培育人才,如有意願的人才夠多,「100億美金也可以,我們的經費無上限。」接下來,鴻海將以FII為主體,在臺北、高雄,深圳、上海、南京與北京等地,與李開復、吳恩達以及Synergies創辦人張宗堯的團隊,展開更縝密的合作。
鴻海今 (2) 日一口氣簽下 3 個與 AI 有關的合作備忘錄 (MOU),將分別與 Landing.ai、Synergies.ai 及 Human Longevity 挑戰全球生產車間 AI、全面管理無人化及精準醫學。在美國成立的 Synergies Intelligent System,主要專攻人工智慧分析自動化,並應用於無人化管理。今日與鴻海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打造製造業中文自動化分析管理導航系統。
在本次 MIT、哈佛八大尖端科技項目路演中,Synergies Intelligent Systems 創辦人 Michael Chang 博士也介紹了自家產品Business GPS,“Business + GPS + AI 等於我們的 BusinessGPS。沒有 GPS 過去 30 年的脈絡也不會有今天的無人駕駛,我們希望企業在供應鏈管理、定價管理,或決策管理方面能用這樣一套系統,對大量數據進行無人化分析,最後我們希望能夠取代完全用人的頭腦複製經驗到另外一家公司的模式。
喬布斯已死,可未來的喬布斯們也許能把他們經營與決策的智慧傳遞下去了。在美國市場上,一家受到“硅谷創投聖經”《Red Herring》青睞、主打強AI技術的企業 Synergies Intelligent Systems 有可能通過強 AI 做到這一點——他們開發了全球第一個商業策略導航系統(商業GPS),能回答商業相關的上萬個自然語言提問,並給企業提供執行建議。這個企業的算法比市場上現有的要更進一步,幾乎能做到跨領域的智能分析、推演,向強 AI 又邁進了一步。